1. 就写三十分钟,到时间就算数。

2. 最近几年,不止一次听人说,现在人工智能这么厉害,机器翻译发展那么快,翻译就要被淘汰了,担不担心。

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呢?淘汰你的从来都是你自己,不是技术进步,而是技术进步了但你不进步。

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有它们擅长的领域,越标准化的领域,它们就越擅长;数据越多的领域,它们就越擅长。比如,制式的法律文书啦,年报财报啦。这种东西,本来就又长又臭又无聊,不给人做挺好的,给人做兼职就是虐待劳工侵犯人权。而且翻译这些东西也不挣钱,反正译员不挣钱。

至于非标文本,演讲稿啊,文学作品啊,那就看难度了。简单的自然没问题,难点的,曲里拐弯旁敲侧击指桑骂槐借景抒情的,那还是得指望人脑翻译,电脑使不上劲儿。

至于口译嘛,那就更不用担心了,咱们天南海北的地方口音,让人工智能试试;人说话颠过来倒过去,这个那个,所以是吧,让人工智能试试。

当然了,不管哪个行业,都有一群水平不济的混吃等死的,这帮人属于生态圈里的腐食动物,他们只在内部竞争(一般也是比谁便宜和比谁不要脸),不参与外部竞争。他们属于自我淘汰的一批人。说不定他们做翻译,交作业,本来就是交机翻,改几个字不要那么明显而已。你说这些人是让机翻淘汰的吗?我觉得是委屈机翻了,说不定是机翻拉了他们一把,可以让他们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。

机翻和人工智能翻译本身是工具,工具是让人用的,现在已经有了新的“机翻审校”的职业,先把原文喂给人工智能,大量快速生成粗加工品。翻译在生产链上升级,对粗加工品进行再加工,做附加值更高的工序。这也不是淘汰,反而是扩展了优秀高品质译员的就业路径和生产效率,也就是让翻译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,更快地赚更多的钱。

总而言之,一句话,淘汰你的从来都是你自己。点题了。

3. 昨天,感谢YouTube大数据,给我推送了《八方论谈》,是史东和王孟源讲乌克兰局势的那一期。两个小时,听得我是酣畅淋漓。我此前的宏观信息和地缘政治信息,主要来自两个出处,第一是温铁军、翟东升之类的学者,他们是体制内的声音,第二是干凤其,他是体制外的声音。现在加上《八方论谈》,算是大陆之外、体制之外的声音。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理智,实事求是,就事论事。如获至宝,马上付费,一年50美元拿走不谢。然后找到王孟源的微博,打赏了100人民币。希望他继续发出理智的声音啊,太宝贵了。

讲乌克兰这一期的观点,在很多方面都和干凤其一致。这再一次加强了我的观点,只要一件事是对的,就能在不同的地方,看到不同的观点,从不同出发点,用不同方式,加强同一个结论。

4. 测了一下心理年龄,90岁。切……六七年前,我的心里年龄大概也就十几岁吧,长得有点快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