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[新加坡] 李光耀
出版社: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
1、
不久前,我做了預先醫療指示,意即如果我必須靠插管才能進食,而且不太可能復原或再次自行走動,醫師就得為我拔掉插管,讓我能盡速離世。我在一位律師朋友和醫師的見證下,簽下這份指示。
如果不簽下這份指示書,醫師會窮盡一切方法去阻止必然要發生的事。我見過太多類似情況了。我太太的姊夫楊玉麟病逝之前插著管子,在家躺著,他的太太也同樣身體欠佳而躺在床上。他的大腦漸漸沒有意識,但他們還是讓他繼續撐了好幾年。這又有什麽意思呢?醫生或親屬通常會認為他們理應設法延長病人的壽命,這我無法苟同。萬事終將有盡頭,我希望自己人生的終結,會來得迅速且毫無疼痛。
我可不想變成殘廢,半昏迷臥床,鼻孔插著管子直通入胃。那樣的情況不過只剩下軀殼而已。
P314 / 2022-08-25 12:36
2、
Q:你提出全球化帶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貧富不均。我們是否應該更努力地去解決這個問題?
A:在個別經濟體的層面上,每個國家需要做的是通過稅收和津貼,重新平衡最高和最低階層的回報,以保持社會團結。然而要在國與國之間取得平衡,則較為複雜。你必須有個世界政府,而每個國家得同意將一些盈餘交給一個世界財政部或央行,以資助較貧困的國家。當然,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。
P292 / 2022-08-25 09:25
3、
我不相信中國人有心要取代美國人。他們有更多的考量。若要開放資本市場,就得讓資金自由流動。這麽一來,國內經濟可能會因資金突然大量湧入或流出而變得不穩定。美國的體系已有一定的成熟性,能夠抵擋這樣的壓力。但我不確定中國人是否要冒這個險。他們有必要這麽做嗎?就算人民幣不是儲備貨幣,他們也發展得很好。其中的優勢不足以讓他們冒這個險。如果我是他們,我是不會這麽做的。
P277 / 2022-08-25 08:54
4、
促使美國陷入更深更久的金融和經濟危機的一個關鍵因素,也與市場無關,而是公共債務積累的問題。政府債務多年來得以不斷增加,導致人們在危機後對市場失去信心。這種對公共債務和開支的疏忽,甚至是漫不經心的態度,是政治領導,而非自由市場的失敗。
P273 / 2022-08-23 13:57
5、
資本主義制度並不存在根本的缺陷。儘管這樣的說法對一些人來說顯得愈來愈虛誇,這個制度卻無須摒棄或重建。
資本主義的反覆無常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,從馬克思的時代便有詳盡的記錄。考慮商業週期的本質,我們能接受資本主義產能過剩的趨勢,因為其中的利益遠大於成本。另一個選擇是約束性的措施。社會主義體系已在過去的一個世紀猛然發現這一點,而社會民主主義體系在某種程度上也有相同的領悟。
P272 / 2022-08-23 13:55
6、
當轟轟烈烈的所謂「阿拉伯之春」終於塵埃落定,也許世界總算恍然大悟,其實這個區域的治理和制度也沒因此而歷經多大轉型。看似出現好些戲劇性變化,在新聞記者筆下更是成了風起雲湧的革命浪潮;但要在幾十年後再拿起廣角鏡回顧這段期間所發生的事,我十分懷疑,這段時期是否真有哪一場革命,真正促成阿拉伯世界實質而永久走向民主治國。比較可能出現的結果反而是,這些民主試驗大多數不會長久持續。如今有好幾個國家正朝一人一票制度蹣跚前進,但預料過不了多久,也都會一一打回原形,回到一人專政或陰謀集團主政的體制。換句話說,春之後,夏、秋、冬接踵而至,自古以來皆如是,日子還是要繼續。
P250 / 2022-08-22 13:52
7、
Q:在我看來,大部分單身人士其實都想結婚。只是不知什麽原因就是找不到合適的結婚對象。
A:「不知什麽」的原因就是,他們想要過舒適的生活。這些人養得起自己,可以慢慢等待理想男人出現,這個男人最好賺得比自己多。如果這個理想男人不出現,她們就寧可不結婚。
P237 / 2022-08-22 13:33
8、
如果我現在還主政,我會把嬰兒津貼定為國人平均年薪的一倍,這筆津貼足夠應付孩子從誕生到至少進入小學的開銷。但這會大幅度刺激生育率嗎?並不會。在我看來,即使是巨額的金錢獎勵,對生育率還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。但我還是會堅持推出豐厚的嬰兒津貼,為期至少一年,這純粹為了證明我國的低生育率完全不關乎經濟或財務因素,如生活費高漲,或政府沒為家長提供足夠援助等等說法。生育率下降,是因為生活方式與思維觀念已經不一樣了。如果我們已經無法在獎勵方面再多做些什麽來鼓勵國人生育,那就得實事求是,問問自己還有什麽其他方案,才能制止這個社會在幾代人時間內就漸漸消失。
P229 / 2022-08-22 13:22
9、
兩黨制最大的問題是,一旦落實,最優秀的人才不會選擇從政。參選得冒很大風險。競選活動會變得非常不文明,甚至卑鄙惡毒。如果你才幹超群、事業有成,何必為了參選而冒這麽大的風險?不只賭上自己的利益,還會牽連家人。你也許寧可置身事外不蹚這灘渾水,繼續過好日子。
P222 / 2022-08-21 23:59
10、
我是帶著難過的心情對印度做出這些觀察的。我一開始是為印度加油,因為它是一個民主國家,而中國實行的則是專制統治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領悟到了兩件事。第一,民主制度並非什麽靈丹妙藥,它無法為所有人解決所有的問題。中國若是民主國家,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。第二,社會內有一些根本的勢力是難以改變的,那些歷史愈是悠久的愈是如此。印度受制於其內部結構幾乎無法改變的現實,並被種姓制度緊緊束縛,無法掙脫。
P165 / 2022-08-21 09:29
11、
即度從來都不是一個單一性的實體,那是英國人想出來的概念。儘管英國統治者及印度民族主義者都盡了最大的努力,做為一個國家的印度始終是理想多過現實。因此,我們不能把印度和中國兩大文明拿來相提並論。若問印度是否能取得和中國一樣的成就,就如同間能不能把蘋果變成柳丁。因兩國根本上的區别而產生的不同結果,也相當明顯。一個能迅速將事情辦妥,另一個則口沫橫飛,卻少有付諸行動的意志或魄力。印度就是不具備中國那樣的決心和專心致志。
P160 / 2022-08-21 09:21
12、
那麽,歐洲在世界占著什麽位置呢?它在國際舞台上將只是次要的演員。面對美國、中國和未來也可能成為大國的印度,歐洲終將淪為配角。大部分歐洲國家將理當如此地被視為普通的小國。儘管德國因為在大屠殺期間殺害了六百萬猶太人而仍然充滿內疚,所以不希望當出頭鳥,但基於其人口和經濟成就,德國可能還是可以獨自發揮影響力。英國也因為與美國有特殊的跨大西洋關係,而將保有一定的影響。
P124 / 2022-08-18 14:08
13、
我從一開始就確保新加坡不會沿著這條福利和勞工法的路線發展。見過英國人在上世紀五0年代如何實施一些政策,我肯定那將通往毀滅。我們不允許工會危及國家競爭力,而是透過勞、資、政這個基於非對抗性談判的三方關係,去與工會建立關係。我們終止所有免費配藥的做法,確保收費慢慢貼近現實。我們提供的是資產,不是津貼。政府協助你買房子,並塡補你的中央公積金(Cental Provident Fund),戶頭。你可以選擇花完這筆錢,但是當你退休而身無分文時,你得自己面對後果。相反的,如果你不亂花這筆錢,讓它增值並賺取利息,長期而言,你將獲益。換句話說,每個人必須負起各自生活的責任,政府會從旁提供一些協助。我相信,要是探用了歐洲制度,我們的經濟將失去不少活力,並因此付出沉重的代價。
P115 / 2022-08-18 13:36
14、
不過,福利社會最壞的影響,不在於其僵化或難以為繼的本質,而是它削弱人們努力奮鬥的動力。如果社會保障體系的設計,是不管一個人努力工作還是優閒過活都能得到同樣的好處,那他為什麽還要努力?他根本沒有向前走的推動力。
P113 / 2022-08-18 13:31
15、
在這方面,中國的外交政策方針更為明智。他們不認為改變別人的制度關他們的事。制度怎麽樣,他們就怎麽樣去應對,並儘量從中獲取好處,而不把自己套牢。美國人的問題是,他們帶著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制度的想法介入,結果是一次又一次證明他們錯了:他們沒有改變世界。
P95 / 2022-08-15 13:57
16、
在處於支配地位初期,美國人的行事作風傾向於不客氣,甚至是傲慢。英國經營帝國兩百多年,發展出一套老練、優雅的統治風格。一名曾為英國人辦事的印度公務員對我說過,兩百名英國軍官就能控制兩億印度人,這太不可思議了。那是帝國的顚峰狀態。美國是在二戰後成為超級強國的,擁有支配地位的時間並不長,所以在捍衛這個剛剛得到的地位時,仍顯得自負。
在某種程度上,這種自負所帶來的結果,是持續滲透美國外交政策的說教精神。
P93 / 2022-08-15 13:53
17、
美國是一個會吸引並留住人才的社會。它已經吸收了亞洲最優秀的人才。一些新加坡人到美國深造後也選擇留在那裡。這就是為什麽我更傾向於把獎學金得主送到英國留學,因為我肯定他們會回來。在英國,你不會想要留下,因為那裡不歡迎你,而且經濟較沒活力,就業機會較少。
P83 / 2022-08-15 13:30
18、
幾年前,一位七十來歲的中國領導人問我:「你相信我們和平崛起的立場嗎?」我回答:「我相信,但需要說明一下。你們這一代經歷了抗日戰爭、內戰、大躍進、文化大革命、四人幫和現在的開放政策。你們明白存在許多隱患,要使中國不斷上升,不發生災禍,你們需要國內穩定,對外和平。但是,你們正在反覆向年輕人灌輸,在一個復興的中國所享有的巨大自豪感和愛國主義。由於灌輸了這麽多,因此當他們向日本示威時,轉向暴力。情況因此很容易發生變化。」
P60 / 2022-08-13 23:09
19、
(這種民調)是毫無意義的。如果你是一名台灣人,你是希望獨立,還是保持現狀,或者成為中國的一部分?台灣的未來能按你想法確定嗎?南部的台灣人絕對不希望與中國融合,他們將始終是這樣。但是他們的觀點能得到大家的贊同嗎?台灣的前途不是根據台灣人民的意願確定的,而是由台灣與中國力量對比的現實,以及美國是否打算進行干預來確定的。這不是以民意調查來決定,如通過了就要實現統一,大多數反對就否決。
P53 / 2022-08-13 20:58
20、
美、中兩國間會出現的最大危機是在台灣問題上。但是我認為,美國不會為了維護台灣的獨立與中國交戰,這得不償失。你可以交戰並贏得第一回合,但美國人是否準備打仗、打仗、再打仗?在台灣問題上,美國是否準備付出中國願意付出的代價?請記住,如果台灣在他執政期間失去,沒有一位中國領導人能繼續掌權。因此,對中國人來說,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。即使中國在第一輪打輸了,也會返回來打第二輪、第三輪、第四輪,不斷地打,直到勝利,這對美國來說不值得。
P45 / 2022-08-13 20:48
21、
鄧小平認為,中國在逐步強大時應當保持低姿態。他主張不露鋒芒,保持謙遜,即中國人所說的「韜光養晦」。中國人懂得,他們還需要三十至四十年和平時期才能趕上世界其他國家。他們已得出結論,如果他們堅持發展方向,避免惹怒現有大國,與所有的人交朋友,只會變得愈來愈強大。這將給他們留出空間,去處理國內問題,繼續發展經濟。
他們還注意到,必須避免重蹈日本和德國曾走過的老路。當時德國和日本的興起,導致他們各自在歐、亞爭奪權力、影響力和資源。這場競爭引發了二十世紀兩場可怕的戰爭,最終導致這兩個國家的崛起終止。如果中國捲入一場戰爭,將面臨內擾、衝突和動亂的危險,可能再次陷入長期沉淪。因此,對中國人來說,理智的考慮是:「我們已經用了這麽長時間等待這個能趕上已開發國家的機會。為什麽要匆忙做出不利於逐步崛起的事呢?」
P41 / 2022-08-13 09:08
22、
中國將發展其制度和體制,但完全是中國式的。不管他們的改革會發展成怎樣,有一點不會改變:他們將維持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。
P28 / 2022-08-13 08:43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