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,老乡学妹问我视译该怎么练习,觉得现在遇到了一些瓶颈,进步不明显。于是我跟她承诺写一篇文章,讲一下小技巧,或许有点帮助。

这篇文章没什么理论基础,仅仅是经验之谈,每个人的练习方法不尽相同,我的方法未必适合所有人,如果学弟学妹看到,把适合自己的那部分留下,其他的部分完全可以按照个人喜好修改调整。自己用起来最舒服的方法,最有效的方法,才是最好的方法。在这方面,不可教条主义。

所谓视译,我觉得就是用眼睛代替耳朵的口译。源语输入是眼睛看到(读到)的铅字,而不是耳朵听到的声音。理大MATI第一学期的口译课会大量练习视译,目的是为同传打基础。既然是为了同传打基础,那就要想一下同传需要什么。

一边听一边说,有事不往心里搁

练习视译的第一个基本功是切割意群(也有叫“译群”的)。我对意群的定义是:一目可及,意思完整的几个字。这几个字放在一起能说清楚一件小事,又可以一眼就看得过来,所以看完之后可以立即把意思翻译出来,同时眼睛可以空出来看下一个意群。眼睛喂,脑子嚼,嘴巴出,一条生产线。开始学的时候,可以用笔做辅助,用“/”标记意群。但是一定要记得,辅助是学步车,要尽早丢掉,学会自主走路。借用学妹给的例子:

Never before/ in human history, /due to the benefits /of accessible information/, have so many people/ known how public trust/ is undermined /by the acts of commission /or omission /by a few individuals /and networks, /both in the private/ and public sector. /

我的阅读速度很慢,所以我划分的意群很小。上面的这种划分方法符合我的脑容量,小口吃,快速嚼,消化快。但是,意群可大可小,有的人阅读速度快,也可以把意群划分的大一些:

Never before in human history, /due to the benefits of accessible information,/ have so many people known/ how public trust is undermined /by the acts of commission/ or omission by a few individuals and networks, /both in the 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./

这种划分方法也完全可行,每一个意群都能一眼看得过来,也都表达了完整的意思。

练习多了,这条斜线就自然而然丢掉了,因为太费时间。练习多了,也自然摸清自己喜欢多大的意群,不用和别人比大小。

多大胆多大产,脱壳不要怕过火

我教书五年,很多学生会问:“老师,每个单词我都认识,放在一起我就不认识,为什么?”我认为,那是因为你认识的单词是英汉双解词典上的单词。但是,你没有在双解词典上见过这么多单词在一起和小熊跳舞。所以,对你来说,他们聚在一起是一件很诡异的事。比如:

Men with low self-esteem tend to lash out when they are criticized.

这几个单词大家应该都认识,就算放在一起,也不难理解,但是如果按照词典意思翻译的话:

自尊心很低的男人倾向于发脾气,当他们被批评的时候。

这不难理解,但理解完了我会很不开心,感觉就像吃了鼻屎味儿的比比多味豆,垫饥,但恶心。

字典上的意思,就像一个又臭又硬的壳,套在这些单词上。如果要吃到香甜的夏威夷果,就要把壳敲碎,撬开,脱掉,取出里面的精华。这个精华,就是这句话真正要传递的意思。词典上的释义就是词的壳,而对于句子而言,壳就是句子结构。这个壳也可以脱掉。 把上面的例句脱壳之后:

自卑的男人,一说他们不好,就发脾气。

脱壳大概就是这个样子。那怎么练习脱壳呢?我的建议是,扔掉英汉双解词典,捡起英语词典,查单词只看英语的意思,然后想一下这些释义对应哪些中文词。练习初期要甩开手脚,矫枉过正也不怕。我记得有个故事,说中国南海边境线是美国空军用侦查飞机撞出来的。所以初期,可以用错误试出那条过不过分脱壳的平衡线。

讲回学妹给的例子:

Never before 到现在 / in human history, 历史上 /due to the benefits 多亏了 /of accessible information 信息便捷 /, have so many people 很多人 / known how public trust 知道公众信任 / is undermined 瓦解了 /by the acts of commission 因为作为/or omission 或者不作为 /by a few individuals 一些人 /and networks,组织/both in the private 私营/ and public sector 和公共领域. /

这里面的词并不难懂,脱壳也不难做。

前有因后有果,讲好故事靠线索

讲话,尤其是受过教育的聪明人讲话,都有铺垫起承、前后逻辑。译员给他们做翻译,也要把铺垫起承、前后逻辑翻译出来。很多时候,这些线索就藏在斜线里。怎么把意群连起来,每个译员都有自己的偏好和风格。我觉得翻译的精彩,就源于这一部分。还是用学妹的例子:

至此,因为能方便快速获取信息了,有那么多人发现,公众的信任岌岌可危,一些所作所为,一些无动于衷,一些人,一些组织,私营的、政府的,都脱不了干系

不得不说,学妹找的例子很难。

要想快速准确地抓住逻辑线索,首先不能漏掉原文里的逻辑词,不然就是审题失误。其次是搞清楚讲者的立场,是要扬还是要抑,是要褒还是要贬,是明知故问还是自问自答。好的讲者都会讲故事,好的译者会替别人讲故事。

练习视译有窍门,但是没有捷径。什么意思呢?找到一些好用的方法,可以帮你更快进步。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只练一遍,那些好用的方法也等于没用。练习视译的必修功课是重复练习同一篇文章,在同一篇文章的反复练习中精进,找每一次练习的进步。

我有一次感触很深,忘记是哪一篇“歪头”,有类似下面这句话(记忆中):My students fall into two categories, those who study for grades, and those for jobs.

我第一遍视译是:我的学生分两种,一种是为了考高分而学习的人,一种是为了找好工作而学习的人。

第二遍视译是:我的学生分两种,一种学习追求高分,一种学习追求好工作。

第三遍视译是:我的学生分两种,追求考高分的,追求拿高薪的。

第四遍视译是:我的学生有两种,求高分的,求高薪的。

解牛的庖丁说,扒皮剔肉这事吧,无他,唯手熟尔。这个手熟,熟在反复。

这篇文章写得很浅,而且作者其实是资深学渣,是个有自信的学渣。如果有什么不当的地方,欢迎批评指正,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,也欢迎咨询讨论。你的问题可能就是我下一篇文章的题目。

视译入门》有2个想法

  1. 感觉最后一句“求高薪的”是不是有一点加了过多的自我理解呢?也不一定是为了高薪的工作,可能是想找到喜欢的工作或者专业对口的工作。(只是表达自己的一点点疑问,真的没有说不好的意思!!)

    1. 你说那个哦,其实我只是想用高薪和高分对应而已,类似玩文字游戏吧。如果换成好分数和好工作也可以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